在近日揭晓的苏州工业园区国资团委“奋斗青春代言人”评选中,楷拓生物制剂工艺开发专家黄日博士与分子细胞主管王琳琳双双入选。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中以专注、热忱与卓越的合作精神,尽现楷拓者的风采。在他们的努力加持下,楷拓不断推动生命科学的创新进程,凭借专业与协作铸就行业标杆。
黄日博士
纳米制剂领域的探路人
走进黄日博士的工作空间,“精准”与“开放”是他科研旅程中的两大支柱。面对纳米制剂从实验室走向广阔应用的挑战,他深知这不仅是技术极限的探索,更是需要跨学科合作的复杂过程。
“当客户提出要求:‘更小粒径、更窄分布’,这是我们必须突破的目标。”黄博形容这一挑战如同在微观世界中雕刻精致的艺术品。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他与团队尝试了精确分析盐离子浓度对RNA稳定性的影响,并调整pH值来精准控制脂质质子化程度等多种路径。这一过程,正如他喜爱的悬疑推理小说,需要在庞杂的数据中抽丝剥茧,最终找出关键的突破点。实验本上记录着的每一次假设与验证,亦成为团队不断攻坚克难的线索图。
然而,这份对“精准”的追求并不局限于实验数据本身。对于黄博而言,“开放”的心态同样至关重要。在楷拓,团队成员畅所欲言,大家分享不同的观点与经验,互相启发,共同进步。“尤其是在面对复杂的纳米制剂工艺放大的不确定性时,听取一线生产同事的见解,理解设备之间的差异,是我们成功跨越技术瓶颈的关键。”这种跨部门的合作,使得团队能够精确预测风险并制定更周密的方案。
团队的力量是支撑他前行的坚实后盾。当项目紧迫时,高效的协作便自然成型。正如他所说:“即便前序实验还在紧张进行,后续所需的仪器和材料,团队已经默契地准备好。大家目标一致,配合顺畅,这种共同为一个目标努力的力量,是克服所有困难的最大动力。”他深知,这种团队协作的氛围,给予了每个人在科研道路上坚持的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黄日博士于今年6月入选了首批江苏青年科技人才“U35”培育对象,这一荣誉是对其在科研领域持续努力的认可,也为他进一步推动纳米制剂的应用提供更多支持。
王琳琳
严谨与高效的践行者
在王琳琳的眼中,科研不仅仅是技术的攻坚,更是对每一位患者生命的责任。她认为,严谨和高效是科研工作的基础,而这也是她一直坚持的原则。王琳琳2021年加入楷拓生物分子与细胞活性部门,主导搭建分子与细胞平台并推动P2实验室建设申报。负责科研项目质粒构建与活性检测,实现90%交付率;参与苏州市姑苏创新创业项目——基因治疗/核酸药物CDMO一站式平台建设,为研发体系提供关键支撑。
“每一个实验步骤都必须严格遵循SOP,任何细节的疏忽都可能影响最终结果。”王琳琳常常提醒团队,实验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控制。从细胞培养的环境管理,到PCR实验中引物浓度和退火温度的优化,每一个看似微小的细节都可能决定实验的成败。这种对细节的严格把控,不仅确保了实验数据的可靠,更在DNA-RNA-LNP全流程CRDMO服务中,为下游RNA-LNP的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为部门主管,王琳琳在团队中始终关注每个成员的成长与进步。“管理不仅是分配任务,更要激发每个人的潜力,建立信任和默契。”她分享了一个小故事:团队里一位新人,在第一次独立负责重要实验时因紧张出现了小失误。“我没有批评她,而是和她一起复盘流程,找出关键控制点,并安排经验丰富的同事手把手指导。看到她后来能独当一面,自信地完成复杂实验,那种欣慰感,比自己成功还开心。”她强调,在分子细胞领域,“SOP是底线,责任心是保障,而团队的互信互助,则是应对一切挑战的基石。”
以热爱,赴未来
黄日博士与王琳琳的荣光,是众多楷拓者的奋斗群像。楷拓明白奋斗源于内心的热爱驱动与价值共鸣,而非无谓的内耗。我们珍视每一份智慧与热忱,更坚信科研之路的深远,离不开彼此的认可与相互支撑——在开放协作的沃土上,个体的光芒因团队聚力而愈发璀璨。
秉持对创新、质量与共同成长的坚定信念,这份同频的价值体系,正是我们笃定前行的基石。楷拓矢志打造赋能成长的平台,愿与每一位伙伴在清晰的航向、温暖的支持与深度的价值认同中,以可持续的奋斗姿态,共赴热爱,携手创造未来!